2012年4月8日 星期日

萬聖祠奠安之感觸


最近和父親聊到老家古寧頭沙崗那片農耕地,北邊點就是海岸,若沿著沙崗路由南往北走,會往左右兩邊岔開,分別到兩個碉堡:西一點紅及東一點紅,當然現在已經無人看守。

時光回溯到民國38年的古寧頭戰爭,共軍登陸就是在西一點紅到東一點紅這一片海岸,最後也是在這裡,共軍被擊敗、殘兵被俘虜,按照國共兩邊自己的統計參考維基百科估算至少有上千名共軍陣亡,國軍陣亡的將士沒問題,已被安置在金門太武山下公墓,而上千名陣亡的共軍呢?


聽老家哪兒的宿老及老爸的說法,絕大部分就地掩埋,甚至村里有些人當時還被國軍要求去協助處理,這些人埋在那裡呢?就在西一點紅及東一點紅那片海岸。

回想一下,古寧頭戰爭打完了後,國共間還是很緊張,金門周遭海岸開始佈滿各式各樣的地雷,戰車雷、人員殺傷雷等不勝煩舉,怎麼佈雷的呢?聽過父執輩駐守過金門的一位陸軍徐伯伯說,以人員殺傷雷為例,簡單講:【要多少、有多少、撒多少】,雖然有些誇張,但打個八折,應該也離真實情景不遠。也因為如此,沿海的沙灘絕大部分沒有經過什麼翻動。

接著,民國95年5月26日,台灣的立法院通過【殺傷性地雷管制條例】,依法需於102年6月14日前完成國內(主要是金門馬祖地區)地雷的清除。政府開始了除雷。97年12月,除雷工作進行到古寧頭沙崗北邊海岸,清出了上千具骨骸,挑出了塵封已久的往事。官方說是有含當地民眾明清時的先人古墓,但以早期民眾習俗,所謂明清時先人古墓,也僅是各自埋葬在田裡或田邊,概算沙崗的農耕地數量以一百計,一田兩位也才兩百,怎樣也與上千具骨骸兜不攏。因此,我自己推估上千具骨骸其絕大的部分,應該是當時共軍陣亡的將士。

我用GoogleEarth的時光機,抓了兩個時間點、同一個地方的衛星空拍圖,分別是2006年及2009年,2009年那張可以看得到好像畫了格子似的除雷作業區塊,有興趣者可以用GoogleEarth或Map來看看。
2006-08-11
2009-10-29
















負責第一線除雷的金防部人員心理總也感到不安,縣政府也需妥善處理好先民古墓的問題,而該區域屬於金門國家公園所管理的範圍,所以三方共同想了個做法,設立【萬聖祠】以奠祭該無名之亡靈,在99年7月落成【萬聖祠】100年4月29日舉行安座儀式

此做法除了消弭了當地村民不安外,我想最重要的意義是讓當時共軍亡逝的後代,也能夠來此弔祭先人。這方面相對於縣政府計劃要做的百年和平鐘,應有相輔相成的意義,可以相得益彰,讓【戰地】真正轉化成【和平之島】,也讓兩岸民眾的心更加緊密。

先前看過大陸一位歷史軍事專家的文章,以大陸的角度來敘述金門戰役(及古寧頭戰役),最終提到從廈門瞭望,遙祭在金門戰役逝世的親屬。如今萬聖祠已奠安,兩岸商談的陸客自由行也即將開放,讓有需要的人們,可以更近、更人性地完成其心中的掛念。

後記:
父親有提到在古寧頭這,之前每年農曆七月,村里的鄉親都會集資購買金紙,由村長統一拿到沙崗祭拜,我想這也是鄉親所能夠盡的微薄之力吧!

願、戰爭的傷痕,
能、慢慢地撫平;
祈、兩岸共攜手
創、萬世之太平。

1 則留言:

cyc4209 提到...

家譜 : 遷居金門時,只攜帶天祖李我的骨罈,與鑴刻「岡川李我公之墓」的墓碑,重新安葬在古寧頭林厝後面(沙崗)煙墩,民國38年後遍佈地雷,列為禁區,無法掃墓。
該處應也有公共墓地,供無田之人安葬吧。